名县动态第53期
时间:2023-11-02 文章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要目速览
▲简讯
●8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召开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2023年全体会议
●8月21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名单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招大引强取得成效
●主流媒体高度关注
▲经验交流
●成都市武侯区建设C8·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科技感爆棚的数字经济新场景
●成都市锦江区以现代视角创新传承“成都十二月市”
●洪雅县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柳江古镇增活力添魅力
●大英县聚焦文旅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江市东兴区厚植文化底蕴打响“范长江文旅”品牌
●射洪市“四创新”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发展
▲重要资讯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
简讯
◆8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召开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2023年全体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坚决担当起赓续中华文脉的时代使命,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加快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黄强指出,近年来,我省文旅业发展好、美誉度高、贡献大,今年以来文旅经济恢复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充分肯定。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文物保护利用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成都大运会也大大提升了巴蜀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抢抓大运余热窗口期,加快把世界级的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黄强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提升,构建大香格里拉、大峨眉等“快进慢游”交通网络,着力完善提升沿线旅游服务设施,加快把G318打造成“世界最美景观大道”。大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建立质量过硬、分布合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住宿接待体系,加强设施国际化标准化改造提升。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更好满足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加强中高端文旅商品供给,借鉴成都大运会特许商品开发经验,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系列文旅商品,尽快走出“门票经济”单一模式。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讲好四川故事。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加强古镇古村落和古树名木保护,加强皮洛、葭萌关之战等遗址考古研究,讲好翠云廊古蜀道文化和扬雄、薛涛等历史名人故事,防止缺乏史实依据的虚构杜撰。要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调整文旅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旅游综合收入等考核力度。以市场为导向,理清旅游景区管委会、景区企业、所在地政府等运营管理关系,构建统筹有力、分工协作、运行顺畅、灵活高效的合力兴旅新格局。要狠抓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坚持防胜于救,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露营点、网红打卡点、野生“景点”等管理,极端天气情况果断劝阻有关违规人员,守住安全底线。“零容忍”整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坚决维护四川旅游品质形象。
◆8月21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名单,拟命名崇州市、雅安市名山区、兴文县、南充市高坪区、万源市、射洪市、理塘县、绵阳市安州区8个单位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8月17日,在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5周年之际,“山海携手·共话发展”香港媒体四川采风行活动邀请约14家香港主流媒体一行走进都江堰,深度体验都江堰的山、水、道和熊猫文化,近距离感受三遗之城的独特魅力。8月26日,2023中国农民诗会启幕式“从江油出发”在江油市举办。8月9日,什邡市举办“冰心可鉴·水润什邡”2023首届李冰文化艺术周。8月10日,2023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省级主会场)在洪雅县瓦屋山镇启动。8月12日,2023第三届“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暨“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杯”巴中光雾山夏季森林半程马拉松开跑。8月20日,“星火杯”2023年四川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在汶川县开赛。
◆招大引强取得成效。8月9日,南江县举行北极农旅融合综合体建设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智能园区、胶囊实验室、金银花和黄羊上下游产业、高端民宿及其配套设施等。8月11日,2023年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文旅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西昌市举行,现场共签约项目13个,引资80.14亿元。8月26日,成都市武侯区与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ATT亚洲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2023-2027、亚洲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运营总部、WTT国际青训中心三个项目正式落户成都。
◆主流媒体高度关注。8月5日,央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首播,镜头聚焦北川石椅村乡村振兴“好样子”。8月9日,CCTV—13央视新闻报道通江县《银耳绽放“致富花” 乡村振兴增活力》。8月27日,CCTV—15《乐游天下》播出《剑阁随想》下期,宣传报道剑阁历史文化和山河美景。8月26日,《寻找守艺人——斫匠琴心》(仪陇莫氏制琴)纪录片在四川电视台播出。8月1日,《农民日报》刊发《四川广元古蜀道沿线村庄的古树情缘——百年相守 无尽护佑》,关注广元市昭化区古蜀道保护工作。
◆8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第一批24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自贡方特恐龙王国入选。
◆8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15个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参演剧目名单,四川省歌舞剧院、通江县文广旅局联合出品的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入选。
◆近日,文化和旅游厅、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联合认定宣汉县马渡关石林生态旅游示范区、雅江县木雅藏寨生态旅游示范区等6家单位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经验交流
成都市武侯区建设C8·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科技感爆棚的数字经济新场景。(1)XR数字艺术制作中心,带给观众极具沉浸感的观看体验。打造西南首家配套XR设备、大型曲面LED屏幕与舞台地砖屏的室内场馆XR数字艺术制作中心。引入最先进的XR设备,全方位支持XR类节目制作与沉浸式互动体验,营造现代科技视觉效果,承办各类数字文创活动、高端电竞赛事、产品发布会等。通过前沿XR技术拓展更多更具交互性的数字经济场景空间。(2)数字文化下沉广场,打造户外剧场舞台空间+沉浸式特色街区。建设面积约1200平方米数字文化下沉广场,打造户外剧场舞台空间+沉浸式特色街区。搭建户外剧场、潮玩空间,利用柔性屏、LED、移动光影等设备,构建富有科技感的展示空间。融合新媒体艺术、数字投影、光幕技术,打造星辰大海、游戏电竞、国潮动漫三大场景沉浸式网红打卡地。引入餐饮配套、新零售以及数字体验业态,构建商业会客厅新消费模式。(3)户外广场,享受探索式购买乐趣。建设面积约13000平方米的户外广场,开展各类大型户外活动、产品展销会、户外show场。依托载体招商先行,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人工智能核心和关联产业。通过小米生态、华为鸿蒙及海尔HOPE创新生态等链主企业,聚集消费电子、数字文创、智慧生活、智能科技生态链产业,全面提升武侯区园区产业竞争力。
(成都市武侯区)
成都市锦江区以现代视角创新传承“成都十二月市”。(1)搭建十二月市文化消费新场景。根植“成都十二月市”市集文化传统,融入现代商业理念,在全区范围内选点打造十二月市集,已陆续呈现春熙灯市、梨花街七宝市、兰桂酒市、三圣花市、均隆街药市、锦华万达桃符市。(2)构建十二月市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平台。打造成都首个商业博物馆——“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作为古蜀经济、民风民俗和在地文化展示馆,以全沉浸交互式数字播放模式,生动呈现宋代成都一年四季十二月间热闹市集的代表场景。(3)植入“交子券”赋能十二月市。锦江区将“在成都诞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叠加数字金融功能创新活化推出“交子券”,将其作为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的体验券,丰富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用手机扫描博物馆场景内“交子券”包二维码,抽取线上10元、5元等面值不同的“交子券”,增强十二月市集的惠民性和消费吸引力。(4)持续开展十二月市主题活动。陆续推出“国潮雅市” “元宵赏灯” “放肆嗨购” “锦官驿·万千锦市”等主题活动,不断扩大“成都十二月市”影响力。
(成都市锦江区)
洪雅县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柳江古镇增活力添魅力。(1)宣传再进阶。推动建立“1+N”自媒体宣传矩阵,开通官方微信视频号,打造“柳小妹带你游柳江”网络IP。邀请“老明同志” “小万姑娘”等网络大V开展景区自媒体宣传营销培训会3次,引导60余户商家业主开通网络营销账号,开展“柳江商家故事”等主题视频拍摄,全面推广景区娱乐新业态,视频播放量突破150万次。(2)业态再升级。组织200余名商家代表赴无锡拈花湾、丹棱幸福古村、邛崃文脉坊等地参观交流,引导商家优化经营模式、产品业态,完成“麓隐” “半尘半隐”等中高端民宿升级改造,引进“围炉煮(冰)茶” “熊猫竹筒冰” “椰鲁达”等新产品入驻,游客消费人均提升100元,好评率同比上升5%。(3)文化再赋能。以传统节假日为切入点,协助柳江古镇景区策划举办“夜游柳江·魅力十夜” “花朝节” “明月节”等主题活动,融合柳江“四大家族”故事开展沉浸式山水实景演出,定期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在景区展演。今年以来,累计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营收突破9000万元。
(洪雅县)
大英县聚焦文旅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1)全面实施项目攻坚。推动丝路奇幻城子项目建设,早日实现云端温泉海、丝路60国永久会址等全面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西南影都”,加速推进大英文化影视产业园项目,实现核心区一期全面竣工投用。推进中国死海项目二期升级改造,丰富“盐系”业态。支持浪漫地中海项目招引可靠投资伙伴,加快实现盘活转型。(2)全面统筹文旅融合。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设计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优质文创产品。推进卓筒井文化、贾岛文化、丝路文化等优质地域文化融入景区景点及城市景观,营造全域文创氛围。出台影视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力争招引5家影视行业配套公司,初步打造影视产业服务体系。(3)全面推进品牌建设。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品牌创建工作,积极争创省级影视基地、省级视听产业园,支持丝路奇幻城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大英县)
内江市东兴区厚植文化底蕴打响“范长江文旅”品牌。(1)文脉赓续,建好长江基因库。先后投入近2亿元对范长江纪念馆及其文化旅游核心景区进行提升改造,设置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范长江故居、长江大课堂三大主题展区,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珍贵实物50余件、书信文稿2100余册。(2)智慧互动,讲好长江教科书。推进数字化服务转型,新增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运行特色模块,建设全景导览、VR及虚拟展厅,实施“长江西北行”等智慧展陈提升行动,开发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等“长江自有后来人”展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3)研学实践,走好长江传承路。以范长江“红色新闻文化”为重点,融合非遗、村落文化等,打造三石教育等研学基地4处,开设“长江家风代代传”等特色课程11个,培养“长江故里小记者”1000余人,推出“长江故里清风扬”等廉洁文化教育活动。2023年以来接待团队160余个、游客20万余人次。(4)产品培植,做好长江度假区。以“新闻文化和乡村田园”为主题,培育5个文化展馆、4个休闲公园、3个特色体验园,配套非遗文创中心、长江书屋、东篱别院民宿群、水月餐厅及竹栖居特色餐饮等系列度假产品,打造集“现代农业·红色教育·文化乡居·康养休闲”于一体的产学研综合旅游度假区。
(内江市东兴区)
射洪市“四创新”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发展。(1)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研学旅行。成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十部门联合参与的研学旅行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系列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2)创新供给体系,丰富研学旅行产品。打造侏罗纪硅化木、沱牌舍得、陈子昂读书台等8个特色研学基(营)地,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研学基地品牌,4个省级研学基地品牌。开发研学实践活动项目70余个,针对性设计研学课程100多套。(3)创新人才招培,夯实研学旅行基础。招引专业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等优秀人才加入研学旅行指导师队伍,建立研学旅行人才库,开展教研活动20余场次,培训研学旅行指导师120余人次,组织参加相关技能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2个。(4)创新宣传营销,培塑研学旅行品牌。率先提出“全域研学”战略,打造“子昂邀你·游读射洪”研学旅行品牌,开展“穿越古今·亲子研学” “地质研学季”等主题研学活动,成功策划推出研学微综艺“展翅高飞的少年”系列节目,2023年1—6月全市接待研学旅行团队312批次,39800余人次。
(射洪市)
重要资讯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原《四川省旅游条例》共8章87条,修订后的《条例》共7章85条,包括总则、旅游规划与资源保护、旅游促进与发展、旅游安全、规范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虽然总体规模变化不大,但内容上却有颇多创新。特别是按照“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四川发展”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体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修订。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一是突出了与上位法及关联法规的有效衔接,对相关内容结合四川旅游业发展实际进行细化拓展。对上位法已有规定的内容进行了精减,如旅游者、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纠纷处理等内容不再重复规定,仅就个别重点内容进行强化,减少了法规的交叉重叠。同时因省级旅游度假区审批、导游年检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废止,对相关内容也相应作出了调整。二是突出了条例由“重管理”向“重发展”的立法方向调整。增加了统筹旅游规划、促进旅游业发展和保障旅游安全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旅游设施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应当符合旅游发展等规划,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细化了旅游安全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旅游安全责任与义务和依法保护旅游者个人信息安全等内容。三是增加了发展目标,突出“旅游+”理念。如: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休闲旅游胜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增强四川旅游和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保护皮洛、宝墩、三星堆、金沙等中华民族符号,建设中华文明物化标识。新增文化旅游融合、交通旅游融合、跨区域旅游合作、加强川渝旅游合作以及旅游品牌宣传推广等相关条款,明确了建立研学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总体上看是强化了促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条例》突出八大亮点:一是促发展,立法方向改变体现促发展本意;二是新业态,鼓励多种形式的旅游新业态经营;三是促融合,资源优势与旅游融合发展;四是有温度,门票减免、停车位、无障碍设施等都有涉及;五是讲秩序,加强旅游监督管理;六是重安全,建立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七是国际范,体现四川特色凸显巴蜀文化;八是数字化,建立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tflymx/2023/9/7/f3a069cad7264bb9abb92439c82a84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