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观察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会议

苗族贾理:苗族的文化法典

时间:2024-05-17 文章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苗族贾理》简介:

  “贾理”是苗族传统社会用来作为议榔立法、理老司法、寨老或鼓藏头主持公共事务和执法的古规古理,是一种集创世神话、族源传说、支系谱牒、知识技艺、民俗仪礼、伦理道德、诉讼理辞和典型案例于一体的苗族原典文化,广泛流行于苗语黔东方言区的凯里、丹寨、麻江、黄平、施秉等县(市)。

  《苗族贾理》是口头传承,通过办班传授、家庭传承和拜师学习三种方式进行传承。其集中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黔东南苗族地区经典的历史文化记忆集成,具有文化学、人类学、史学、哲学、宗教学、文艺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2008 年《苗族贾理》(黔东南州)入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贾师在祭祀仪式上颂《苗族贾理》。受访者供图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会堂: 领悟贾理精髓唤醒无形文化

  1尺2寸长的竹片,一支在面前横放,其余拿在手中,每诵完一段,就拿起一块搭在面前的竹片上,放完12块,就诵完了一组。这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贾师李会堂颂“理”的场景。

  “理”就是贾理,苗族贾理是苗族先民言行必遵的准则。“人学贾理之后,就能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李会堂告诉记者, 他从学习到独立演出共用了10年时间。

  在李会堂将所有的贾理内容熟记后,父亲上山为他砍来竹子,锯成12根大约40厘米的竹签,制成贾签,交到了他的手中。至此,李会堂获得了贾师的“从业许可证”。通晓《开天立地》《洪水滔天》《葫芦兄妹》《梨果柿树》《妹榜妹留》等内容,并熟练掌握与之相关仪式,成为《苗族贾理》第五代传承人。

  

  

  李会堂(红衣者)在祭祀仪式上颂《苗族贾理》。受访者供图

  

  贾师的身份让他除了忙于农活,还要忙着为村民调解纠纷。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替代了贾理在苗族中的作用,如今的李会堂与贾理更多出现在祭祀场合。

  “汉人离不了字,苗家丢不了理。通过口头说唱的形式,贾理得以世代相传至今,但是贾理也和大多数口头相传的传统文化一样,面临濒临失传的境地。”李会堂说,自己每年坚持在农闲时节,举办2期《苗族贾理》培训班,每期学员10名左右,通过自己的身传、心授等方式保护和传承《苗族贾理》,现在已有10余名徒弟。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wldt/202405/t20240514_846317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观察网 lxsg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4179号-15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