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观察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行业

探索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动能

时间:2021-03-12 文章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十三五”时期,文旅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以往助力方式上看,主要采取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创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推动文创产品研发,培训文旅致富能手等一系列措施。“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在巩固以往有效助力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助力领域,创新助力方式,取得更高质量的助力成效。在探索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路径,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的动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深度实施“甘味农产品”的宣传营销

  “十三五”时期,我省文旅行业积极发挥宣传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了“甘味农产品”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旅行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进一步研究“甘味农产品”增收的有效途径,改进宣传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收益水平。一是扩大“甘味农产品”在文旅行业的营销范围。在文旅小镇、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星级饭店商品部、具备条件的旅行社服务网点和文化场所、文创园区商品服务部设立“甘味农产品”展示专柜,专业营销公司和文旅经营单位共同组织营销,为游客提供销售和邮寄服务。这种模式,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营销的最好效果。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文旅行业建立“甘味农产品”的营销体系,是为了完善文旅市场需求要素,是我们自己的事。这方面经营的好,各方都有良好的收益,积极性必然都能调动起来。二是扩大“甘味农产品”的宣传范围。文旅部门在每年的宣传计划中,把“甘味农产品”纳入其中,在文旅形象宣传、旅游推介、文旅节会、旅游展销、导游讲解词编写、旅游线路设计等各方面,突出宣传“甘味农产品”。三是设计“甘味农产品”旅游线路。各地文旅部门应主动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共同指导旅行社,按照“甘味农产品”的出产地和旅游景区紧密结合,策划设计常规旅游线路与甘味农产品相结合的组合旅游产品,即有短线周边游产品,也有跨市州的长线游产品,组织游客观赏、购买甘味农产品。

  二、推进乡村旅游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十三五”时期,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这一新的业态在助力脱贫攻坚,尤其是在整体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比较明显。但从这一业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看,还有提升的空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着力点,要放在通过不断微调,逐步实现千姿百态的乡村旅游业各具特色,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成为农民增收的强劲动能。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重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吸引游客到访的主要因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保护意识,重新检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恢复,持续保持山青、水绿、天蓝。二是要突出特色品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解决好乡村旅游简单复制同质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要大拆大建,而是在现有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等,通过不断进行局部微调式的升级改造,使乡村旅游业态呈现出生态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优美舒适、服务质量标准规范的优质业态,充分发挥出市场吸引力强,解决就业量大,增收致富快的作用。三是设计精美乡村旅游产品。地方文旅部门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业态品质的前提下,应协助指导当地旅行社设计以乡村旅游为主,旅游景区、文旅小镇、非遗文创等相结合的专项旅游产品,既有短线游,也有中长线游产品,满足不同客源群体的需求。产品经过不断“打磨”成熟后,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开展大力宣传,吸引游客到访旅游,为当地农民带来消费,增加收入。四是鼓励群众生产文旅市场消费产品。乡村旅游业品质的大幅度提升,必然吸引大量游客的到来,为乡村旅游业目的地带来消费,同时也为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了增收机遇。当地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农民群众生产各类食用品、旅行用品、工艺品等,开展餐饮、住宿、商品等方面的经营活动,增加农民收入。

  三、支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大力发展

  近年来,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实践来看,在解决就业,特别是解决残疾人就业,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但工坊的总量少,解决农民群众就业的数量和增收有限。大力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空间很大,只要宣传动员有力,政策支持到位,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做好这方面工作,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非遗扶贫政策扶持的力度。我省广大农村地区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非遗传承人、生产场地、用工等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条件比较好,各地政府应出台扶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展的政策,从启动资金、经营货款、非遗创意产品奖励等多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大力发展,不断带动就业,实现增收。二是引导城市非遗传承人到农村创建工坊。城市非遗传承人创建非遗扶贫工坊,缺乏的是场地和用工,因此制约了这一业态在城市的发展。城市缺乏的条件,正是广大农村地区所具有的优势。非遗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要积极牵线搭桥,把城市非遗传承人,与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等结合在一起,整合技术、场地、用工、资金等,创建各具特色,市场分工明确,产品竞争力强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吸收当地农民群众就业,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家庭生产,不断扩大农民群众增收的覆盖面。三是设计推出非遗扶贫就业研学旅游产品。非遗研学有一定的客源量,组织好这一客源,不仅增加旅行社组团或地接量,而且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来消费。非遗协会组织要主动和当地具备研学业务优势的旅行社开展合作,研究推出非遗研学产品,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及产品展示给广大喜爱非遗产品的游客,培训非遗产品制作爱好者,开展非遗研讨等。在研学中促进消费,实现当地农民群众增收。四是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的营销体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的销售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工坊的生存和增收。在切实做好产品创意和品质的基础上,要建立广泛的营销体系。非遗协会组织要积极与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区、文旅小镇、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演艺、文化场馆、乡村旅游各业态等建立营销业务关系,宣传展示销售非遗扶贫产品。文旅行业要为非遗扶贫做出积极贡献,为非遗产品的展示销售提供优惠便利,广开门路,促进增收。

  四、鼓励文旅业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做出贡献

  文旅行业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为就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一是要优先为农民群众提供经营场所。文旅小镇、文创园区、旅游景区等,要优先吸纳当地农民群众进入经营场地,以最大优惠甚至免收一段时间场租费用,欢迎农民群众在文旅各业态开展多种经营。解决好他们在经营场所内的各类服务设施,免费为他们提供经营业务培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民群众在文旅业态经营,首先会遇到缺少经营资金的问题,文旅各业态应整体考虑,统一组织,组团申请优惠政策货款,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经营资金问题。要真心实意的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他们顺利经营,实现增收。二是优先聘用农民群众在文旅业态就业。文旅小镇、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场馆、星级饭店等文旅经营单位,要在适合农民群众就业的停车服务、安保、保洁、搬运等岗位,优先安排当地农民群众就业,满腔热情的欢迎农民群众进入文旅业态,免费开展岗位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熟悉工作环境,顺利就业工作。三是优先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经营业务。文旅小镇、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渡假区、康养休闲等业态,对日常所需食材等用品,应统盘考虑。对于适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的物品,要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申请建立审核检验等监管程序,鼓励农民群众订单式生产经营,满足文旅各业态经营所需物品,同时也实现了农民群众就地实现就业增收良性循环的路径。(作者系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孟兆辉)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xyjy/35696.j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观察网 lxsg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4179号-15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