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观察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会议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时间:2025-09-17 文章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这个莽嘟嘟,还会发光的罐子,学名“鎏金三足铜鍪”。对,“鍪”这个字念“mou”。

  一般我们在博物馆,看到奇奇怪怪带“铜”字,但后面字又不认识的器物,那它大概率就是青铜器,并且八九不离十是锅碗瓢盆和酒器。

  这个冰箱贴的原型,是贵州省博物馆文物“西汉·鎏金三足铜鍪”。

  没错,金闪闪的它是件鎏了金的青铜器,和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夏·鎏金铜牛”是一个制作工艺。但人家的原件长一米多,重188公斤,我们这个原件高10.8厘米,体重大概200g左右。

  

  西汉·鎏金三足铜鍪

  虽然个头小,可这个单环耳,三只脚造型的铜鍪,可是铜鍪中的“非主流”。

  1978年,考古人员在贵州毕节赫章可乐遗址,清理发掘出一批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其中,就有这件鎏金三足铜鍪。还有一件也鎏了金的,但是没有脚。

  

  西汉·鎏金铜鍪

  “铜鍪”是战国至汉代的文物,功能属于干饭里“锅碗瓢盆”里的“锅”,是巴蜀文化的典型器物。在博物馆看到这种宽大嘴巴,收拢脖子,圆肚子圆底,肩部有单耳或双耳的铜器,那八九不离十,就那个时期的“铜鍪”了。

  当巴蜀流行的器物流传到贵州,引起了西南夷族群的注意。先民不仅仿制,还玩起了创意升级——鎏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让器物格调提升;再加上三只小巧的蹄足,既增加器物的稳定性,又让整体造型更具独特的美感。

  

  再看它肩部比例偏大的单环耳造型,联系战国夜郎时期出土的玉耳玦来看,和西南夷族群的装扮风格还有点相似呢!

  这种吸收别人的东西,再融入自己的元素,最后形成的创新产物,我们就叫“地域特色”。

  

  这么精美的铜鍪拿来装什么的呢?这就要联想到夜郎国的“网红美食”枸酱了。

  枸酱更偏向于现在的果酱,有学者猜测,这鎏金铜鍪可能拿来装枸酱的。

  

  同时期造型不同的铜鍪

  在这里要重点表扬一下贵州省博物馆“西汉·鎏金三足铜鍪”冰箱贴,外观营造了文物出土氛围,复刻了它圆润饱满莽嘟嘟的特点,背后的灯光设计彻底升华铜鍪的历史感。将历史文物以冰箱贴的形式,合法合规的搬回家,就是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最大敬意。

  

  参考文献:《夜郎青铜文明探微》 张合荣著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wldt/202508/t20250828_885313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观察网 lxsg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4179号-15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