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观察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资讯

五指山毛纳村黎苗歌舞队:山乡美 歌更甜!

时间:2025-10-13 文章来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作者:佚名

  

  

  “嗒!嗒!嗒!”近日,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的文化广场上,竹竿敲击声清脆悦耳,18名身着黎锦服饰的舞者翩跹灵动。黎语歌声悠扬婉转,既有《欢迎你到黎寨来》的热情邀约,也有《五指山茶歌》的清甜韵味。这是水满乡黎苗文艺创作与表演队(以下简称毛纳村黎苗歌舞队)日常排练的场景。

  

  毛纳村黎苗歌舞队表演《竹竿舞》。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支乡村歌舞队成立于2022年6月,成员大多来自毛纳村。短短3年多,它就像一颗被雨林滋养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仅让黎族苗族传统歌舞重焕生机,更让大山深处的民族文化顺着乡村旅游的脉络,走向广阔天地。

  勇敢唱出我们的歌

  

  王政珠唱黎族民歌。

  歌舞队的诞生绕不开一个名字——王政珠。这位毛纳村土生土长的黎族汉子,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从小就能伴着老人口中的调子唱完一整段黎族歌曲。

  “小时候跟着阿公阿婆在田里干活,他们一边插秧一边唱歌。农闲时,大家就围着篝火唱歌、跳竹竿舞,那时觉得这些歌和舞,就像山里的泉水一样,是黎族人生来就离不开的东西。”王政珠怀念儿时生活。

  随着时代变迁,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会唱传统黎族民歌、跳正宗黎族舞蹈的人越来越少。一次,王政珠看到村里的孩子围着手机看流行歌舞,却不知道祖辈传下来的《我走过龙眼树》怎么唱,心里很不是滋味。

  “要是我们不守住这些宝贝,再过几十年,可能就没人知道黎族的歌舞原来这么有味道了。”王政珠说。

  2022年春天,水满乡乡村旅游火了起来,走进毛纳村的游客增多。王政珠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成立一支歌舞队,把原汁原味的黎族苗族歌舞演给游客看。

  说干就干,他找到喜欢唱黎族歌曲的村民王菊茹,两人挨家挨户上门动员。一开始,不少村民有顾虑,“我们都是种地的,哪会上台表演?”“万一唱不好,会不会被笑话?”

  王政珠没气馁,拉着几个人在广场上即兴表演了一段歌舞,围观的村民忍不住拍手叫好。“咱们的歌舞不简单,每一句歌词、每一个动作都藏着老祖宗的生活智慧,游客看的就是这份‘真’。”王政珠的话打动了大家。在他的坚持下,歌舞队最终成立。成员既有刚嫁过来的外来媳妇,也有20岁左右的姑娘小伙。王政珠不到18岁的女儿王如钰,是最早报名加入的成员之一。

  为了让歌舞表演更专业,王政珠邀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歌手王进明、王进文担任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给我们讲每一首歌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唱。”队员王丽梅说,有了专业指导,大家排练更有兴致了。

  每个动作都是历史的“回响”

  《等你来》《捡螺》《抓鱼歌》《五指山茶歌》《敬酒歌》《我走过龙眼树》《久久不见久久见》《欢迎你到黎寨来》《插秧舞》《葵叶情》……说到表演曲目,王政珠如数家珍,他能讲出每首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抓鱼歌》唱的是黎族先民用藤编鱼篓捕鱼的场景,歌词里充满劳作的乐趣;《敬酒歌》里“糯米酒倒进了酒杯里,一起来干杯”,唱的是黎族人热情待客;《我走过龙眼树》中“走过龙眼树,鸽子满天飞……美好的日子里,一家人团圆”,唱的是幸福生活。

  

  毛纳村黎苗歌舞队表演采茶舞。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表演《插秧舞》时,双手要像握住秧苗一样,弯腰的角度、表情、脚步也很讲究。”队员唐侨莲一边演示一边解释。这位来自重庆的黎家媳妇,2024年10月加入歌舞队,已是主力队员。

  回忆刚学黎族歌舞时的经历,唐侨莲忍不住笑了:“黎族民歌曲调不算复杂,但歌词是黎语,一开始好多发音都不对,有时一个词的发音就要练好几天。不光要音准,还要唱出歌词里一家人团圆的温情,所以需要了解歌词背后的生活场景。”

  “咱们的歌舞不是‘表演’,而是‘再现’——再现老祖宗的生活,再现黎族的文化。”这是王进明常对队员们说的话。他带着大家走访村里的老人,搜集记录即将失传的民歌;介绍传统乐器的来源和特点,比如最常见的黎族歌曲伴奏乐器鼻箫和灼吧。

  歌舞队最受欢迎的舞蹈,要数《竹竿舞》。16名队员分成两组,8人操控竹竿,8人跳舞。“这支舞不仅好看,游客也可以参与。”队员王雪梅说,每次表演《竹竿舞》,她们都邀请游客一起跳,“有时游客跳得满头大汗,舍不得下来,说这是‘最接地气的民族文化体验’”。

  民族歌舞走向广阔舞台

  2022年12月,歌舞队迎来第一次“大考”——受邀前往海口,在海南开放大学表演。出发前,队员们既紧张又兴奋,王政珠特意给大家买了新的黎锦服饰。

  表演当天,当音乐响起,队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舞台,用黎语深情演唱《久久不见久久见》,台下观众纷纷跟着哼唱。这次表演进行了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56万人次。

  2023年5月,歌舞队受邀前往三亚表演。这一次,她们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队员陈桂南说:“刚开始还是有点紧张,但上台后看到游客们期待的眼神,突然就放松下来了,那一刻我想起了阿婆说的话,黎族的姑娘要敢唱敢跳。”

  这次演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72万人次。队员们演唱了原创歌曲《毛纳美景》,歌词里满是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一些游客看完表演后,在歌舞队的推荐下,来到水满乡旅游。

  “现在村里的游客很多,我们的歌舞表演成了‘必打卡项目’。”王政珠笑着说,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歌舞队接到了不少商业演出邀请,队员们的收入明显提升——每个节假日参与演出,每人基本上能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唱歌跳舞也能赚钱,还能把咱们黎族的文化传出去。”队员王雪艳说,一开始她不太愿意加入歌舞队,如今唱《敬酒歌》越来越熟练,每次表演都能带动现场气氛。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除了台风天,每天清晨,村里文化广场上都会响起竹竿敲击声和歌声;傍晚,队员们吃完晚饭,又聚在一起,讨论打磨新节目。

  对于歌舞队的未来,王政珠有谋划:“现在队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想让他们学好黎语,唱好黎歌,把现代歌舞元素和传统黎族苗族歌舞结合起来,创作更有活力的节目。”

  他还计划在村里开设黎族苗族歌舞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传统歌舞。“希望再过十年、二十年,能有更多年轻人接力,让黎族苗族歌舞一直传下去。”如今正在海口舞蹈学校学习的王如钰,每次放假回村,都会参与排练。

  夕阳西下,毛纳村文化广场上,队员们排练的身影在余晖中舞动,像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只要我们用心去传承、去创新,民族文化一定能焕发新的生命力。”王政珠的眼神中充满期待。

  原标题:

  五指山毛纳村黎苗歌舞队:

  山乡美 歌更甜!

  见习记者:黄富国

  

  

  (编辑: 孙洁)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sxkx/202510/t20251013_39439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观察网 lxsg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4179号-15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